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:抓牢关键“四支队伍” 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

颍州区委组织部

发布日期:2025-04-23

作者:

浏览次数:81

近年来,颍州区三塔集镇以抓牢基层党组织书记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、青年干部、优秀企业家“四支队伍”为突破口,通过“领办项目、认领任务、对接资源”的实践路径,推动基层治理从“单兵作战”向“协同发力”转变,从“点上突破”向“全域提升”跨越。




聚焦“头雁领航”,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“示范效应”。坚持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,以“领办项目”为抓手,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扛起责任、干出实效。项目化牵引,破解治理难题。建立“书记领办项目”机制,围绕产业发展、民生保障、矛盾化解等关键领域,镇村书记领办项目18个。通过项目化牵引,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在一线破难题、促发展。2024年度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1300余万元,同比增长14%。工作大比拼,激发干事动能。结合镇级中心工作,明确党建引领、集体经济、信访维稳等7大类29项重点任务,开展“擂台大比武”,比出新思路、比出新动能。2024年,全镇基层党组织书记牵头解决343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化解信访矛盾41条。制度化保障,强化长效推进。将“书记领办项目”纳入年度考核评估,奖优惩劣,时时扯耳提袖,确保项目落地见效。建立“选育管用”全链条机制,动态管理后备干部人才库,有效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

聚力“攻坚破局”,发挥选派驻村第一书记“尖兵效应”。以“强村富民”为目标,推动第一书记聚焦短板弱项领办项目,激活乡村发展“一池春水”。主动对接,靶向发力。常态化上门“走亲戚”,在重大节日期间与省直帮扶单位开展互动活动,上门送感谢、送节目。资源整合,联动攻坚。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帮扶单位资金资源优势,出实招、谋项目、带资源,以产业发展为切入点,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。截至目前,第一书记共帮办项目11个,争取帮扶资金64余万元。严管厚爱,激励担当。严格执行《安徽省选派干部管理办法》,全周期为第一书记做好保障服务工作,做好推优评先,让第一书记“下得去、待得住、干得好”。


突出“墩苗育才”,发挥青年干部“先锋效应”。坚持“一线练兵”与“精准育才”相结合,鼓励青年干部在项目认领中淬炼本领、服务群众。搭建平台,让青年干部“有舞台”。搭建青年交流沟通平台,开展“大讲堂”,邀请青年干部分享实践经验。发挥青年人才作用,通过压担子、结对子等方式推动20名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、信访维稳一线经风雨、接地气、练本领。组建“青年突击队”,青年干部认领民生项目,参与信访维稳等任务,协调解决留守儿童托管、闲置资产盘活等难点堵点问题20余件。强化教育,为青年干部“充电赋能”。依托“青马班”举办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,开展公文写作、基层调解等技能培训,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。建立“导师帮带制”,安排经验丰富的镇村干部“一对一”指导,帮助青年干部快速成长。动态管理,促青年干部“持续成长”。建立项目认领跟踪服务机制,将任务完成情况与评优晋升挂钩,对表现突出的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库,对作风不实的及时谈话提醒,树立“实干实绩”导向,畅通晋升通道,形成“比学赶超”浓厚氛围。


深化“村企共建”,发挥优秀企业家“聚力效应”。坚持以“村企对接项目”为纽带,引导企业家反哺乡村、共建共治。精准对接需求,推动资源下沉。建立“企业需求库”与“村庄资源库”,举办“产业对接会”,促成企业与村集体签订合作协议,落地休闲农庄、电商直播间等项目5个。创新合作模式,实现互利共赢。探索“党支部+企业+合作社”模式,鼓励企业以资金、技术入股村级项目,发展农文旅,推动采摘、文旅、研学等项目,打造农耕文旅品牌,共享发展红利。强化党建引领,凝聚向善力量。建立本地“农村人才库”,吸纳优秀企业家参与矛盾调解、文明创建,营造“致富思源、回馈社会”的良好氛围。镇村干部带头优化营商环境,鼓励本村致富能手开办企业,全周期做好企业服务工作。去年以来,该镇共引进村级企业10家,带动就业500余人。


主办单位: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: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
阜阳先锋网编辑部:0558-2235046 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
技术支持: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:网新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