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颍东区聚焦流动党员管理中的难点痛点,从“程序规范、服务温度、渠道创新”三个维度精准发力,让“流动”党员真正“留”心向党组织、“动”力赋能新发展。
以制度筑基,让管理程序更“严”更“实”。坚持织密制度“铁网”,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“先手棋”,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细化”转变,确保党员流动不“流失”、离乡不“离管”。严格落实《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》《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的通知》等文件要求,构建“转接有章、动态有数、责任有网”的闭环管理体系,进一步规范组织关系转接流程,建立“线上线下双轨办理”机制,线上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组织关系跨省通转“一键办理”,同步完善线下《流动党员登记名册》等纸质台账,确保“流出有备案、流入有登记”。目前登记流出党员1100余人,接收纳管省内外流入党员145人。
以服务暖心,让管理温度更“浓”更“暖”。秉持“党员走到哪里,服务就延伸到哪里”的理念,将人性化、便捷化服务贯穿流动党员管理全过程。针对流动党员“离家远、难融入”等问题,建立“五个一”关怀机制,即为每名流动党员确定1名联络人、赠送1份包含党章、党徽、学习手册等内容的“红色礼包”、寄送1封“慰问信”、开展1次交流座谈会、解决1件实际困难,让流动党员在外感受到“家”的温暖。创新组织生活开展方式,推行“错峰学习”“送学上门”“线上学习礼包”等灵活方式,确保流动党员“不漏学”“不掉队”。去年以来通过全区135个流动党员群,累计推送线上学习视频资料9000余次;针对流动党员中的务工人员,联合用工单位开设“车间微党课”“工地红色课堂”,把组织生活开到生产一线。通过将管理与服务深度融合,让流动党员从“被动接受”变为“主动参与”,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、归属感。
以创新赋能,让管理渠道更“宽”更“活”。深化区域党建协作,在流动党员集中的商圈、园区、工地建立“流动党员党支部”“驻外党小组”,推动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签订《流动党员跨区域协同合作备忘录》,实现组织共建、资源共享、活动共联。目前,颍东区已成立驻苏州流动党员党支部、驻上海流动党员党支部,共接收纳管流动党员191名,并与江浙沪等先进地区探索共建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。积极拓展“互联网+党建”新路径,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,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“省内+省外”“管理+服务”的立体化管理平台,整合党员教育、组织生活、互动交流等功能,方便流动党员“找组织、亮身份”。注重发挥流动党员作用,积极开展“流动党员亮身份树形象”“我为家乡发展献一计”等活动,引导流动党员在基层治理、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中当先锋、作表率,积极打造一批“返乡创业带头人”“社区治理志愿者”,推动流动党员从“单向管理”变为“双向赋能”,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