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两部围绕着以王家坝抗洪为主题的党员教育电视片后,我的内心无法平静,王家坝人民用行动铸就的精神丰碑,让我深受震撼。
王家坝闸,这座“千里淮河第一闸”,自1953年建成以来,已16次开闸蓄洪,每次开闸,都是一场与家园的暂别。滚滚淮河水冲向蒙洼蓄洪区,淹没的是良田屋舍,守护的却是两淮能源基地的安稳、京九与京沪交通大动脉的畅通以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。王家坝人民用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抉择,书写了最动人的奉献篇章,这份深明大义与无私担当,令人热泪盈眶。
片中,更让我动容的是王家坝人民在洪水中挺立的坚韧。洪水退去,满目疮痍之上,他们没有沉沦于困境,而是以自强不息的韧劲从头再来,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,在困境中寻找生机,不畏艰难,自强不息,因地制宜试种喜水的杞柳,大力发展柳编产业,在洪水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,孕育出了新的希望。
2020年7月开闸蓄洪时,多个临时党支部书记临危受命,身为一名党员,他们不畏前险,冲锋在前,与村民们拧成一股绳,村民们自发巡逻的身影穿梭在堤坝之上,党员干部帮助撤离、搬运物资的双手传递着温暖,干群同心,团结奋战的美好画面让人感触良深。
王家坝人民用行动铸就的“王家坝精神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,作为一名党员,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融入生活,始终心怀大局、勇担使命,面对困难不退缩、遭遇挑战敢攻坚,以团结协作的姿态、脚踏实地的行动,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(颍泉区行流镇 刘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