颍上县:“三三”工作法,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

颍上县委组织部

发布日期:2025-06-23

作者:

浏览次数:159

 近年来,颍上县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先导性、基础性工程,结合实际,创新工作方式,在教育培训课程设置、课堂打造和成果运用上持续用力,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精准性、针对性和有效性,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。



  设置“三大课程”,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精准性。设置政治理论“必修课”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、主课、必修课,理论教育、党性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,设置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培训课程,坚持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党员。设置充电提能“专业课”。坚持“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”的原则,聚焦中心工作,围绕乡村产业、乡村治理、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,量身定制专项学习课程,邀请各领域专家、乡村党组织书记、党员致富带头人、专业技术骨干等围绕发展特色产业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内容讲述致富经验、实用技术,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。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308期、培训党员4.2万余人次。设置纪律教育“常修课”。坚持把警示教育融入日常,抓在经常,把纪律教育贯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始终。常态化推进廉洁文化进家庭,通过开展廉政家访、组织家属签订“家庭助廉承诺书”、党员干部及家属同上“廉政课”等形式,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树立好家风、涵养好作风。同时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参观廉政教育基地、聆听警示教育课程等形式,帮助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,2024年颍上县党风廉政教育馆累计接待党员182批次、5025人次。




  打造“三大课堂”,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。打造“田间课堂”。根据农村党员特点,将党员教育学习场所从教室搬到田间地头,打造“家门口”党员教育培训阵地,创新采用“专题讲解+现场答疑+互动探讨”教学模式,邀请农技专家、科技特派员下沉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实用技能培训,通过“手把手”教技术、“面对面”传经验、“点对点”解难题,真正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推动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“带头人”。打造“指尖课堂”。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便利性,借助“共产党员”教育平台、安徽党员大课堂、安徽先锋系列等平台课件资源,在颍上先锋网公众号开设“微党课”“组工课堂”“警示教育”等12个专栏,定期推送有关学习内容,引导党员将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转化为“充电的黄金时段”。打造“流动课堂”。针对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的老党员,整合县委党校专职教师、乡镇党员干部、村“两委”干部等力量,组建“送学上门”小分队,组织开展“送教上门”活动,先后为2000余名行动不便党员送去学习资料,确保老党员在学习上“不缺课”,理论上“不漏学”,精神上“不掉队”,进一步打通党员教育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
  建立“三大目标”,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。提升服务效能。围绕产业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信访维稳等工作设立党员先锋岗、划分党员责任区,动员在职党员亮身份、亮承诺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引导党员立足本职、促进发展、服务群众,常态化开展民情民意收集、政策法规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,切实为辖区群众、企业办实事、办好事,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。助力乡村振兴。根据农村发展实际需求,依托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现场教学点等,加大农业知识培训,大力培育本地党员大户成为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。引导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,发挥党员户示范带动作用,以老党员带新党员、技术能手带技术生手的方式,实现产业联农带农富农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推动基层治理。积极探索离退休党员干部融入基层治理新模式,成立“五老法治诊所”,引导老同志发挥自身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,开展矛盾纠纷调处,2024年累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600余起。同时,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系列实践活动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,并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,创新成立“村嫂理事会”,全县4300余名“村嫂”为基层治理贡献了巾帼力量,“颍上县村嫂理事会”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。

主办单位: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: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
阜阳先锋网编辑部:0558-2235046 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
技术支持: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:网新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