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颍东区杨楼孜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,聚焦村级干部队伍结构优化,以“储优育强”为导向,构建“动态储备、精准培育、实战锤炼”全链条培养机制,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能力突出、群众认可的后备力量队伍,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。
拓宽渠道“选苗子”,构建动态储备链。杨楼孜镇坚持“内挖潜力+外引活水”双轮驱动,建立多元化选拔机制。一方面,通过“个人自荐、党员群众推荐、村级组织推荐”的方式,重点摸排辖区优秀年轻党员、返乡创业人员、退伍军人、大学毕业生等群体,建立动态管理台账,确保“优中选优”。另一方面,实行“三级联审”制度,由镇党委牵头,联合纪检、综治等部门对候选人进行政治审查、能力评估,严把入口关。目前,全镇储备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3名、村“两委”及其他成员后备力量16名,其中35岁以下占比81%,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2%,队伍结构显著优化。
精准施策“育苗子”,构建能力提升链。坚持“理论武装+实践锻炼”双轨并行,推动后备力量能力提升。分层分类培训强根基,线上依托“学习强国”“安徽先锋”等平台开展常态化学习,线下结合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活动及镇级集中培训,重点强化政策理论、群众工作、产业发展等课程教学。2024年以来,累计开展专题培训4期,覆盖后备力量100余人次。学历提升计划添动力,鼓励后备力量参与学历教育,目前已有5人通过学历提升进入大专院校深造,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。多岗历练促成长。推行“定岗压担”机制,安排后备力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、矛盾调解、防汛抗旱等一线工作,目前累计参与重点任务200余人次,实战能力显著提升。
多维赋能“用苗子”,构建成长保障链。建立“导师帮带+动态激励”机制,激发后备力量内生动力。“2+1”结对帮扶。为每名后备力量配备1名镇班子成员和1名村干部作为导师,通过定期谈心谈话、任务交办、经验传授,帮助解决思想困惑和工作难题。全年累计开展谈心谈话80余次,现场教学20余次。动态管理保质量。实行“一人一档、一季一评”考核机制,结合群众满意度测评、实绩考核等结果,对表现优秀者优先纳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对履职不力者及时调整。2024年动态调整后备力量4人,新增优秀人才3名,6人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,队伍活力持续迸发。激励保障激活力。对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,在党员发展、评优评先等方面倾斜资源,共计推荐5人获评镇级优秀“红管家”“杨楼孜好人”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