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经济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队伍 赴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开展传承抗洪精神活动

王家坝抗洪纪念馆

发布日期:2025-07-01

作者:李柯欣

浏览次数:549

2025年7月1日合肥经济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队伍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。他们怀着崇敬与求知的心情,前往被誉为“千里淮河第一闸”的王家坝闸,探寻抗洪背后的故事,感悟伟大的王家坝精神。王家坝闸,坐落于淮河中上游分界处左岸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,它不仅是淮河蒙洼行蓄洪区的主要控制工程,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责任,是守护淮河安澜的关键枢纽。合肥经济学院“三下乡”队伍的成员们抵达王家坝后,首站便来到了王家坝闸旁边的王家坝抗洪纪念馆。

踏入抗洪纪念馆,仿佛翻开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抗洪史诗。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展品、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、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视频资料,都在诉说着淮河抗洪的艰辛历程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王家坝经历了16次洪,每一次洪都是一场与洪水的生死较量,每一次开闸都饱含着蓄洪区人民无私的奉献。

照片中,被洪水围困的人们眼神中透露出对家园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担忧;被淹没的大片庄稼,是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心血,却在洪水的肆虐下毁于一旦。然而,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抗洪一线的救援队员们。他们不顾个人安危,在简陋的环境中坚守岗位。茅草屋内,毒蛇和老鼠横行,但他们无暇顾及自身的安全,心中只有受灾群众的安危。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精神,筑起了一道道守护生命的防线。

馆内还生动展现了众多士兵与人民携手抗洪的感人故事。在洪水来袭的危急时刻,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,迅速奔赴抗洪一线。他们与当地群众并肩作战,用血肉之躯抵挡洪水的冲击。有的士兵连续奋战数十小时,累倒在堤坝上;有的为了转移被困群众,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冲入激流。当地群众也积极配合,为抗洪官兵提供后勤保障,军民鱼水情在抗洪斗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这些故事让“三下乡”队伍的成员们深受触动,他们深刻体会到在灾难面前,团结一心、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。

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,当地人民还建造了保庄圩。保庄圩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,在洪水来临时,为群众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。它的建造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,见证了蒙洼人民与洪水顽强抗争的决心。通过对保庄圩的了解,成员们看到了蓄洪区人民在与自然的斗争中,不断探索、创新,积极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有效途径。

结束参观后,“三下乡”队伍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王家坝人民政府。去年合肥经济学院的学长学姐曾经在这里举行挂牌仪式,他们曾在这里体验农耕,他们走到田间地头与农户们一起摘毛豆在这里生活了一周的时间,真切的体会到了劳作的辛苦。今年我们再一次来到王家坝,在劳动实践中继续传承抗洪精神。



主办单位:中共阜阳市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:阜阳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 阜阳市党员教育中心
阜阳先锋网编辑部:0558-2235046 地址:安徽省阜阳市阜王路151号阜阳市司法局沿街楼5楼
技术支持: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阜阳市分公司 设计制作:网新科技